老師與志工的話
 
鹿野苑與我 2012/10/7
文/林麗卿主任
  從事公職30年後選擇退休,過著拈花惹草優閒生活把頂樓規劃成100多坪空中花園,樹葡萄長滿枝幹,玫瑰花、雞蛋花、台灣百合,青翠松樹等,還有許多花花草草,拿著剪刀修修剪剪,那是自己的最愛。偶爾跟老公當志工,參加志工訓練,課程與飛行少年有關,跟我的醫療社工專業不一樣,領到證書也不在意。
  沒想到,二年後竟然有人找我來鹿野苑照顧非行少年,這是一種因緣嗎 ?其實當時我的意願不高,因為要照顧這些少年高付出,低成就,非常辛苦
……
 
 
快樂、分享、甜蜜、幸福~我在鹿野苑 2012/10/1
文/黃玉絲
  到鹿野苑工作是一個因緣,我非本科系畢業,當初到寺裡是要應徵出納,後因我的上師,也是基金會的創辦人安排到基金會,而且一待就是六年。
  非專業領域的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原本以為帶孩子不會太困難,然而接觸這一群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有些因單親、無父無母、經濟困頓或受損友影響,而逃家、逃學、吸毒、甚至販毒而傷重累累的孩子,感覺慌亂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
 
 
相信、改變與感恩 2012/10/7
文/護理師兼生輔員 鄔彩香
  「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在我下班的途中,巧遇一位退休的同事,她把我帶到了鹿野苑,從此;每到假日我就想看這些孩子們,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又加上我看完了角落日記…..等等的文宣,我上網搜尋了相關的資料,赫然發現原來創辦人竟是週六早上八點中視頻道「山中傳奇」的仁波切,因為每次看完節目,總是引發我深深的省思。所以我開始到鹿野苑當志工,經過幾次和孩子的互動之後,我知道這是我愛做的「事情」……
 
 
照亮前方暗黑的旅程,心中填滿前進的力量 2012/10/5
文/助理生活輔導員 陳怡君
  「小心那些歹因仔喔~」、「媽媽~那個姊姊看起來好兇喔!」一群蹲在街角抽煙聊天的染髮少年們,手拿香煙的姿勢看起來就像經歷滄桑的中年人,年紀輕輕的臉龐抹上社會化的氣息,這是非行少年基本特質,卻也是原生家庭所賦予的傳承。感慨的是;家庭所給予孩子們的應是一個安全溫暖的場所,並能讓孩子們從中了解獨立的特質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學習場域。他們錯過了珍貴的童年與一般孩子成長的過程,所以短暫的安置便成為了這群少年們的轉折點……
 
 
團隊、熱情、專業生命 2012/10/5
文/生活輔導員 林家稜
  生長的環境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的特質以及行為,而非行的青少年領域,是我一直想要從事服務的對象,我認為一個人跌倒一次,倘若有人扶一把,是否會更堅定的爬起來,有機會讓他們重新在安置機構得到溫暖再站起來,或許可以預防未來再狠狠的跌倒一次,曾幾何時孩子們會想起曾今是受到保護、被在乎的,因此也可能喚起這些青少年對自己行為改變的動力。
  社會工作系大學剛畢業的我,在一個工作職缺機緣下,我接觸到了鹿野苑,找到了自己最有興趣的青少年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