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歲末,大家闔府歡聚圍爐的時候,洛本天津仁波切總惦記著一群人 。他們年夜飯吃什麼?泡麵、醬瓜、還是豆腐乳?寒流之夜,餐風露宿的街友,如何捱到天明?即使不能徹底安頓每一個生命,也要在年節時奉上一碗熱湯,給冬季帶來滿心溫暖。
仁波切在87年成立「街友愛心之家」,歲末慈善圍爐,行之有年。104年起,正名為「佛祖請吃飯」,並擴大關懷對象,宴請街友、腦性麻痺患者、視障、聽障、身障、獨居老人、清寒困頓的艱苦人、精神障礙者……,予以關懷和祝福。
「佛祖請吃飯」這個活動,當然不是佛祖來到面前請大家吃飯,而是藏傳佛教噶瑪寺,奉行佛陀教義,實踐菩薩道慈悲助人。洛本天津仁波切主張,藏傳佛教在台灣,深耕本土,「弘法」與「利生」缺一不可。藉由這個慈善活動,希望社會大眾瞭解,藏傳佛教真正關懷台灣這片土地!
給人衣食、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菩薩的愛,就是無盡的給予。身體物質的匱乏予以滿足,心靈的憂苦得到撫慰與昇華,利益眾生治標治本雙管齊下。
在宴會餐廳開設盛宴,奉為上賓,而不因陋就簡,搭帳篷辦外燴,主要是表達對受邀對象的尊重與敬意,象徵著主辦單位噶瑪寺與蔣揚基金會的真誠關懷。希望這溫馨的氛圍,能夠長久延續,轉化為向上的鼓舞!往後遇到低潮時,只要握著仁波切加持贈送的佛珠,想起來自佛陀的祝福,期待內心歸於平和安詳。換言之,這是心靈饗宴,不僅吃一頓飯而已。
隱藏在社會邊緣角落,「艱苦人」過的日子,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尤其身心障礙者,讓父母一輩子擔心受怕。洛本天津仁波切大力為弱勢者發聲,藉由「佛祖請吃飯」呼籲各界體恤、接納、持續關懷需要幫助的人。不是請社會大眾同情他們,而是予以尊重。而我們習慣布施之後,就能放下吝嗇與貪執。向來都是眾生在成就我們!讓我們以感恩之心,不斷學習「謙卑布施」這堂功課。
大家一致公認,台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善良溫暖的人心!仁波切帶領弟子們致力於公益慈善活動,希望為台灣傳播更濃郁的慈悲芬芳。善念吸引善念、善行結合善行,這麼一來必能激起「愛的療癒力」,幫弱勢朋友擺脫身心困頓;而每一個善心人士也自然將被喜樂氛圍所擁抱,在付出與回饋的感動中,看見台灣社會的美好未來。
「佛祖請吃飯」,雖是一年一度,但學習做一個人間菩薩,卻在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在每個呼吸之間……關懷弱勢族群,請護持「佛祖請吃飯」慈善活動,與我們一起點燃無盡燈,帶給人間璀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