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7年11月,本會在台南市成立「街友愛心之家」,提供街友沐浴、烘洗衣物、休憩之所,亦兼收容年老或傷病街友。長久以來,本會每日提供熱餐飲;冬天寒流來襲,則發送睡袋和禦寒冬衣,甚至冬令收容。為了主動發掘需要幫助的個案,即便寒夜十一二點,甚至十度低溫,志工仍會前往公園、地下道探視,奉送熱食。開辦「冬令夜宿服務」,更是關懷重點。
此外,除夕前為街友舉辦溫馨年夜圍爐,並致贈紅包。其他服務重點還包括輔導就業、就醫、返家、轉介安養院……等等。為引發街友的回饋之心,「蔣揚」也曾帶領街友打掃公園、清理社區,改變社會大眾對街友的負面印象,推廣器捐、大體捐贈等。為讓街友領受佛法甘露,唸一聲佛號,噶瑪寺浴佛法會也邀請他們參與。智障女街友生產,安頓在愛心之家,志工親自燉補為其調養坐月子,嬰兒出養等。有意願工作者,推薦到噶瑪寺當園丁,寺方支付薪水、為之安排食宿……。大體捐贈者,醫學院學期結束時,會通知蔣揚領回骨灰。每當志工捧回街友返寺時,天空總飄著雨。志工會輕輕喚著街友的名字,告訴他:「○○菩薩,我們回到淨土了,回家了……」
街友的遭遇,有被迫離開職場、沒錢租屋、家庭破碎的、有躲避債務的;也有不想工作、甚至是剛出獄、或消沈酗酒、苦無一技之長的……所潛藏的個人及家庭問題相當複雜。迫於饑寒而行竊,醉酒打架滋事,女遊民易遭性騷擾,缺乏健保就醫困難,處於弱勢為不肖分子利用……無論在人道、治安、法律、環境衛生、健康醫療各方面,都必須解決改善。
隨著長久流浪、年老體衰,更加自卑自棄、觀念偏頗固執……街友他們有自己的特殊想法和堅持,也未必願意接納關懷或善意安排。即使蔣揚籌設愛心之家,街友也未必入住,寧可流浪街頭。常人的好惡邏輯,未必能理解街友的悲喜。任誰也無法想像,腳掌腫爛的年邁街友,為何要忍痛流浪?說不出的千言萬語,只能用空白來傾聽。
曾幾何時,離家似乎越來越遙遠;心靈深處渴望幸福的夢想,也越來越模糊難見。社會邊緣的角落人,悲傷往事或許早已忘記,借酒逃避現實,面對未來的勇氣更加薄弱。他們需要的,已經不是三餐,還有心靈創傷亟待療癒!
挽救街友的命運,像在與時間拔河,淪落街頭越久,創傷與負面習性更嚴重,想拉回常軌就更困難。這種迫切性,如夕陽下的背影,越拉越長越模糊!
讓我們點一盞明燈,照亮街友回家的路!
近幾年來,為街友提供餐食的慈善團體不少,街友也會比較「福利」而選擇去處。為珍惜社會資源,蔣揚退出供餐服務,改以輔導就業為重點、重返家庭社會為目標。
雖然街友們失去家的原因各自不同,但共同希望都是「有一個地方可以住」。輔導街友樂意工作,蔣揚願傾全力協助街友安家,代為租屋,短期無償給予補助。這需要龐大資金,但卻能讓街友找回尊嚴,勇敢活下去。藉此安家計畫,共許天下人都有溫暖的家可以安住!
慈悲是甘露,療癒千萬苦。
我們衷心祈禱,街友重新與生命擁抱的感動時刻,快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