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說,我也想住進來 | ||||||
![]() | ||||||
訪客為彩欣帶來一件新衣,也贈送一箱蓮霧給鹿野苑師生。彩欣跟訪客分享在苑製作的各式軟陶作品,做為回贈的禮物。
林法官又問:「既然在這裡住得習慣,讀書情況也穩定,那就在這裡待到高中畢業再回家,可好?」鹿野苑老師說明:「彩欣的母親前幾天來電,正好也問到這個問題,希望老師幫忙申請,讓她繼續安置在鹿野苑,直到完成學業。」觀護人說:「只要學員本身有意願留下,機構可以直接提出申請,請法官裁定。」 彩欣雖然是安置個案,在苑方安排下,順利入學,她不僅擔任班長、通過學校的中打和數字鍵檢定,而且是田徑隊好手。在鹿野苑一年以來,她的火爆脾氣改了許多,懂得體諒老師的辛勞,也會照顧新進的學員,是老師的好幫手。彩欣的媽媽很安慰,因為找回一個好女兒。 會談之後,老師帶領訪客參觀環境。一出有章堂,首先看到學員照顧的菜圃,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區域。彩欣告訴訪客:「我們種的菜沒噴農藥,而且很好吃。」 來到文殊院前,法官說道:「就我所知,目前的兒少機構似乎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辦的較多,佛教創辦的只有鹿野苑而已。」輔導員說明:「除了鹿野苑,宜蘭的慈善園也是。有很多佛教團體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只是區塊不同。我們創辦人的教導是,做人家不願做的事,去人家不願去的地方。 仁波切帶領我們服務街友、照顧青少年,這些服務工作比較少人做,因為難度較高。」
最後前往鹿野苑參觀,了解學員的起居環境。訪客說,鹿野苑是他們見過最寧靜安詳的安置機構,並談起鹿野苑輔導學員的方法。本苑老師說明創辦人的理念,觀護人聽了表示贊同,詢問是否還有床位可容納更多個案? 臨別前,林法官說:「好喜歡這裡的環境,也想住進來。」有人開玩笑的說:「鹿野苑也收容家暴受虐婦女,請你先生打妳幾拳,妳就可以住進來了。」說笑之間,訪客揮手跟學員、機構老師道別,結束愉快的參訪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