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鹿野苑
發布日期:2006/9/28  
 
與眾不同的鹿野苑

點圖放大
台中地方法院郭庭長等人與本苑輔導老師座談
  9月22日,台中地方法院郭庭長千黛、觀護人陳主任文霜和心理測驗員羅先生等7位貴賓,蒞臨鹿野苑關懷之家參訪,由輔導老師精進師和莊老師負責接待、介紹。

  郭庭長首先提出此行的用意:「少女個案的安置處一直很缺乏,希望開發新的安置點。陳主任將鹿野苑列為首選,所以我們第一站就到這裡來。」陳主任接口說:「在南投服務時,就耳聞鹿野苑的環境很好,一直想來拜訪,今天終於有機會。」

  莊老師一開始先說明蔣揚基金會二十年來的服務沿革,以及 仁波切創辦鹿野苑關懷之家的緣起。她說:「民國87年,台南縣社會局的新任局長蒞臨蔣揚參訪。由於蔣揚位於噶居寺的寺區內,環境寧靜清幽,有山林自然之美,局長非常喜歡,便向 仁波切提出安置個案的構想, 仁波切當場慈悲允諾,隨即創辦鹿野苑關懷之家,做為未成年性交易個案的庇護所,並增加員工人數。時至今日,鹿野苑安置的個案有四類,分別是性交易、非行少年、受虐婦女、保護兒童和少年,男女兼收,個案的年齡多為國中階段。 仁波切為學員安排了多樣化的課程(註),資料袋中的軟陶書籤,就是學員的作品。」

  精進師進一步說明:「鹿野苑也非常重視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培養基本生活技能,例如洗衣、備餐、打掃等。剛開始學員不適應這裡的作息,會反彈、抱怨,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生活態度轉變了,返家時會主動打掃家裡,讓家長既意外又高興。」

  隨後,兩位老師說明 仁波切對輔導工作的指示:「帶孩子必須先跟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在 仁波切的教導與示範下,鹿野苑的工作人員很尊重學員的想法,遇到狀況時,會先釐清、了解孩子想法背後的原因,以便做出適當的處理。此外,學員可以隨時用e-mail跟 仁波切對話,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一點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

  由於創辦人 洛本天津仁波切是宗教導師,輔導老師精進師也是出家人,陳主任好奇:「這裡的伙食吃素嗎?」其實,鹿野苑的餐食有三菜一魚一肉一湯一甜點,非常豐盛;宗教方面則尊重個案的選擇,沒有任何規定。莊老師說:「我們曾經帶學員到教堂參觀,也曾經提供《聖經》給學員。」

  張觀護人問及學員的學籍和逃跑情形,兩位老師輪流說明:「如果個案在就學中,學籍會遷到左鎮來,每天定時上下學。沒有就學的個案就留在苑裡,上 仁波切為他們安排的課程。目前我們所輔導的個案中,就學的有三位,其中兩位在班上擔任班長,功課也很好,讓我們很欣慰。」

  「個案逃跑的例子過去的確有,但不多,因為學員在這裡受到尊重、關懷,他們也喜歡這裡的環境。最近一年多來,有個案偷跑的原因是為了抽煙,或是跟男友見面,抽完煙、見過面之後,又自己走回來;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真的逃跑,只是出去溜達溜達而已。」

  一般收容機構大多只收單一類別的個案,鹿野苑則兼收四類,心理測驗員羅先生提出疑慮:「個案之間會不會互相影響?過去曾經發生個案離開機構之後,互相串連掩護,結果非行少年被帶入性交易市場。」

  輔導老師說明:「無論是性交易個案或是非行少年個案,大多不會只有一種行為問題,性交易個案往往伴有輟學、偷竊的行為,而非行少年也往往有性經驗。至於被登錄為性交易個案或非行少年,就看他們被抓到的案件而定。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最重要的,因此 仁波切聘請衛生教育和法律方面的專家來授課,讓學員了解不良行為的嚴重後果,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前防範。」

  「除了上課之外, 仁波切也很注重心靈上的引導。許多個案結束安置之後,都會回來看老師,甚至寫信給在苑的學員,一方面分享自己的成長,一方面也告訴後進學員要好好珍惜在鹿野苑的日子……。」

  座談告一段落之後,郭庭長等人實地參觀鹿野苑的內外環境、教室,也走進學員的舒適小窩,欣賞精巧的手工裝飾。他們一邊參觀,一邊說:「這麼好的環境,應該多收一些個案。有沒有可能再增加床數?」輔導老師說明 仁波切早有擴建計畫,土地已經購妥,正在目前籌措建設經費,未來的收容量可達40床。

  參觀的同時,訪客再度跟苑方老師交換實務工作經驗。陳主任特別提到安置青少年個案的難處:一來,社會大眾對這類個案的接納度不高,不希望有安置機構設立在自家附近;二來,許多學校基於家長方面的壓力,不便接受非行少年入籍就學。

  的確,陳主任的話道出了青少年輔導工作者的心聲。幸運的是,由於 仁波切的言教與身教,學員們在鹿野苑獲得了工作人員、志工和所有周邊人員的全然接納;也因為如此,許多學員把鹿野苑當成第二個家,甚至有學員在中途學校放了假,寧可回到鹿野苑,而非回到原生家庭。

  仁波切的慈悲精神,創造了與眾不同的鹿野苑,也維繫了學員跟機構之間的深厚情感。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的朋友們,歡迎您也來參訪,分享我們跟學員之間的溫馨快樂。

註:鹿野苑的課程

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1.電腦

2.音樂 

3.寫作

4.花藝

5.家政

6.盆栽雅賞

7.課業輔導

8.法律常識

9.衛生教育

10.佛學概論

11.生活與倫理

12.團體諮商輔導……等

1.美學

2.書法 

3.茶道

4.繪畫

5.美髮

6.團康遊戲

7.手繪藝術

8.烘焙、烹飪

9.佛學禮儀

10.禪修經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