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日期:99/09/11(六) 版面:南市焦點 B5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成大建築系學生莊崴智有一顆柔軟的心,畢業作品以街友為對象,設計一款可拆 組的空間叫做「民友棲」,鉤掛於單車或機車可充作資源回收車,單獨時可組成棲身空間,作品雖不夠成熟、未實際運用,但對弱勢的關懷表露無遺,他也因此當志 工,想實際為街友做些什麼。 《回收車 兼棲身所》 76年次的莊崴智因修輔系,應該已經畢業的他現仍就讀成大,課餘時到「街友旅館」服務,溫文儒雅、書卷氣息濃厚的他,處在街友之間,讓人格外好奇。 莊崴智表示,一直覺得街友可憐,想提供些許幫助,做畢業作品時興起或許可以街友為主題設計,由於常看到街友撿拾廢棄物換錢,而街友又露宿街頭,心想或許兩者可以結合,設計出一個可放回收物的容器,容器可拆組成遮風蔽雨的小棲身所,平時可鉤掛單車或機車充作資源回收車。 莊崴智說,作品完成後自己第一個試用,發現有很多地方未盡理想,畢業展結束之後,已將作品拆除,並將材料重新再利用。 莊崴智指出,自己因畢業作品開始與社福團體「街友旅館」人員接觸、訪問街友,進而擔任街友旅館的志工。 《盼街友 回歸社會》 莊崴智指出,冬天曾隨街友旅館員工,深夜探訪露宿街頭的街友,很希望他們能振作回歸社會,但接觸愈多感慨也愈深,原來會淪為街友的背後都有個人複雜原因,讓人又氣又難過;不過,想幫助街友的心不變,但會重整思維,也開始理解為何很多人對街友觀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