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遊民之我感 | ||||
![]() | ||||
文/吳燈輝 | ||||
年輕時喜歡漂泊流浪的感覺,總是一個人揹起行囊四處去探險,就算深山峻嶺也阻擋不了一顆尋訪外面世界的心,一點也不懂得「孤獨」的滋味!
或許你我都曾為了吃膩大魚大肉,不知選擇吃什麼而發愁,卻無法想像在那些棲身露宿的遊民們心中,「但求溫飽」就是他們最奢侈的願望。早就三餐不濟,習以為常的街友,從來就不知過了今天,是否依然會有明天? 你永遠無法體會蹲在垃圾堆裡挑剩飯菜吃的感受,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一個人如同野貓野狗般,靠著發臭的雞骨果皮來止飢,臉上卻流露出一絲絲的滿足。一度還擔心他的胃怎受得了,熱淚差點湧出眼框。想想自己實在夠幸福的,從此就再也沒抱怨過不好吃、吃不下的飯了。
大陸的遊民有幾種型態,靠乞討、詐騙、偷竊、搶劫、聚賭等不正當手段的居多,而肯低聲下氣,以一己之長賣藝過活的人,相較之下值得鼓勵,因為至少維持了生命的尊嚴,且自力更生。 滿佩服那些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本能「賣藝」謀生,不偷搶、不拐騙、不當乞丐,不會變成社會的負擔。想想哪天自己也落得這般情景時,能否拉下臉來堅持生存的最後一道防線呢? 數以百萬計的大陸遊民,對社會經濟發展與治安問題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當局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極力拓展大西部內陸的經濟均衡發展,藉此遏止源源不絕的內地盲流一窩蜂湧進沿海地區謀職,然而,卻在工作機會嚴重失衡的情況下,造就出一波流浪街頭的新無業遊民。 中國還多方面致力於遊民的改造工作,在各省設立一千多個救助管理站,提供集中收容、生活安排、思想教育、勞動鍛鍊、技能培訓及就業安置等,採取全面措施幫助遊民克服流氓思想和遊惰習氣,讓他們由不勞而獲的寄生者轉變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但政府的力量畢竟跟不上遊民一批又一批的成長速度,絕大部份遊民還是無法獲得良好的安置。窮苦出身的遊民雖然為生活所迫,卻抱定寧可客死異鄉,也不願意回故里,於是不得不長期依賴不正當方式謀取基本的生活來源。 據悉,沒有民間慈善團體,也無從查證是否有其它社福單位投入中國遊民的救濟援助工作。未接受政府改造的眾多遊民成了自生自滅的社會邊緣人,遊走在生存與法律的掙扎當中,形成社會大眾對遊民普遍視若無睹的現象。 靠一己之力猶如杯水車薪,或許無法改變這龐大的問題,但更不可因為需要援助的遊民太多而放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從不糟蹋一口飯、不揮霍一分錢做起,就能凝聚成一股救助他們的動力。至少,當你下次再不期而遇、碰到街友時,即使無法提供任何實質的幫助,也能投以關懷與祝福的眼光,不再漠視他們而退避三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