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真好 ─ 街友老賈的故事 |
![]() |
魁梧而不修邊幅的老賈,在街友中十分搶眼。長而糾結的髮條、嗆鼻的氣味、崢嶸的蓬首垢面……,終年疏於盥洗、整理的種種,老實不客氣地明陳於眾目睽睽;彷彿錯入21世紀的原始人。性格乖僻而易怒,在公開場合,甚至幾幾乎要對想拍照的記者拳腳相向。 他實在不是個討喜的人物。但是,如果你多知道一點他的故事……,或許,對於這些社會眼光所排斥的表象,可以多一點包容? 以公園康樂台為棲所的老賈,失智程度為中度精神障礙,身受糖尿病及蜂窩性組織炎之苦,而且漸漸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具有工作能力、沒有收入,家人對他早已放棄。 從去年初,「街友旅館」即著手協調相關安養機構協助收容,但到了今年,仍礙於他家人不願出面簽名辦理,而無法進行收容程序。 隨著時間堆積而發酵出來的健康與環境問題,卻不可能憑空消失:無法自理盥洗,加上大小便失禁,老賈的身體不只臭氣薰天,皮膚甚至已有潰爛出現;那公園的康樂台,屎溺與丟棄的食物為飾,蒼蠅蚊蟲嗡嗡共舞,路過的行人一色地掩鼻快步而行,不忍卒睹。 蔣老師與志工們排起班來,固定每週一次,為他清洗這一塊居留地,同時為他洗澡以及進行個人衛生清潔。髒亂的長髮修剪得短而整齊,指甲短了、鬍子落了、臭味散了,潰爛的皮膚仔細地敷上藥;他的微笑道盡了感激與滿足。 接觸、投身服務街友的志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觀念的突破、身段的改變與親力親為,「慈悲」兩個字,不再只是文字的符號、高談的課題。一位蔣老師這麼說:「仁波切說過:『活著真好。』活著有什麼好?可以去做有意義的事。其實,很多人每天都活得很哀愁。但我們每天都活在很有意思的忙碌中。」 蔣老師們揮汗清理著人人避之為恐不及的髒亂,有些散步的民眾駐足詢問:「你們是他的家人嗎?」「不是。我們是蔣揚『街友旅館』的志工。」讓蝸居在角落的弱勢得到必需的協助,是蔣揚的理由!老賈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為什麼?」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最好的解答! 「人間有愛,蔣揚傳情,我們是一群快樂的蔣揚人。」汗水中,這方小天地,竟然也可以滿布開懷的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