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同學回家吃飯 | ||||||||||||
![]() | ||||||||||||
文/街友旅館蔣老師 | ||||||||||||
新的供餐方式,帶來了新的互動契機。以往同學們領了便當就各自離去,彼此不甚相識。合桌用餐之後,大家從點頭之交,慢慢發展出更進一步的交情。用餐時間有了同伴,飯菜吃起來比以前更香了!
「不公平!」部分街友同學抗議著,希望回復以前發放便當的方式。有一天,部分街友同學在夜宿地點聚賭,蔣老師獲得通報之後,每晚12點不辭辛勞地前往關心、巡視,喚醒了部分街友的良知。台東老兄一聲怒喝:「師父如此厚愛,我們良心何在?」從此,共住在夜宿地點的同學們互助合作,彼此相安無事。
街友旅館在公園發放便當,用意是避免街友為了個人生存而製造社會問題,可是部分街友隨意丟棄便當盒或殘羹剩餚,造成公園髒亂,反而引來負面印象,創辦人一直為此憂心。蔣老師心想:延續冬令夜宿期間的供餐方式,如果把街友帶回街友旅館吃飯,或許可以解決髒亂問題,還可以節省一筆餐盒開銷。於是,街友旅館試辦「街友同學回家吃飯」,街友旅館的辦公室便是同學們的餐廳。
由於街友旅館的辦公室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擺下一桌,因此同學們分三梯輪流進餐。早來的人,則先幫忙整理環境。 用餐時,同學們須使用公筷母匙,飯後自己清洗餐具,輪到第三梯的那一組負責善後,包括洗盤子、擦地板。就這樣,同學們又開始彼此互動了。
慈悲的 上師關懷街友,想盡辦法照顧他們的身體和心靈,讓這群心病重重的遊子感受到家的溫暖,重拾人生希望。 在天地之間,我們都是遊子,只不過我們是幸運的,有家可回、有親人可以依偎。創辦人說:「大部分的遊民實在不想過流浪、甚至被人歧視的生活,但他們有難言之隱。我們要幫助他們脫離,而不是讓他們耽於現狀。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回自我,重返家庭社會。」敬請贊助街友旅館,跟我們一起陪伴街友走向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