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冬夜有光明 —記96年2月份冬令夜訪 | ||||||||
![]() | ||||||||
文/街友之家 | ||||||||
聊以木片擋寒風 2月10日夜訪體育場、忠烈祠、新光三越西門店附近的地區。第一站是體育田徑場。藉著昏暗的夜燈,蔣老師們隱約看到座位看板下有人影,趨前一看,有位街友穿著外套縮在角落,沒有棉被或睡袋取暖,只好以木片圍在自己身邊,聊以抵擋寒風,地上散落幾支米酒瓶。 阿材(化名)說:「我今年50歲,做生意失敗,已經失業好久了,來這裡幾天而已。」蔣老師見阿材衣物單薄,馬上送熱湯給他驅寒,並給予睡袋。「這張名片和10元零錢你留著,有任何生活問題可以打電話找蔣老師幫忙。」阿材面對志工們的關心,意外之餘,感動得啜泣起來,連聲道謝。 曾是舊識人
寧願自力過活 2月27日前往連雅堂公園、和順里活動公園夜訪。蔣老師一行人在連雅堂公園遇見一名熟睡的男子,該男子已在連雅堂公園滯留一段時間。蔣老師曾經關懷他,但男子以目前仍有能力照顧自己而婉拒。由於男子已經入睡,故不便打擾。 臨時工 隨後蔣老師遇到基金會以前服務過的2名街友,一位入睡了,另一位告訴蔣老師:「目前我在做貨運的臨時搬運工,生活過得還不錯,自給自足,暫時不需要幫忙。」蔣老師們替他感到高興,為他打氣之後,繼續夜訪任務。
接著轉往和順里活動公園,在園內遇到一名外形邋遢、約莫30幾歲男子,自述從嘉義來台南找工作,目前在做臨時工。蔣老師得知該男子尚未吃晚餐,立即送麵包給他裹腹,並遞上本家名片。 尊重與關懷 許多人認為街友是混吃等喝的無賴,其實不盡然。除了罹患精神疾病者,大部分街友都有其自尊,迫於走投無路才流浪街頭。只要有機會,他們都想翻身,脫離「流浪漢」的污名。 不論街友過去是豐功偉業或惡形惡狀,在落魄潦倒之時,最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和關懷,也唯有尊重和關懷,才能牽引他們走出人生的黑暗時光。 根據服務統計,2月份接受本家服務的街友有70人,其中6人為新個案。在本家輔導之下,一、二月各有14名街友就業,這份好消息與您分享。敬請持續關懷街道上的朋友,幫助他們早日自食其力。 勸募愛心 懇請社會大眾伸出援手,大力贊助本家,幫助更多街友扭轉生命的黑暗為光明。街友旅館邀請您,成為那位點亮街友人生的光明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