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學童乃是弱勢家庭中的更弱勢者,衣食短缺只是劣勢之一,教育資源不足、隔代教養、缺乏社會互動經驗等,才是真正影響貧童能力和人格的關鍵因素。金錢援助只能濟貧於一時,為了挽救他們的弱勢,更重要的是溫暖他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建立積極奮發的人生觀。
~洛本天津仁波切
■ 緣起
民國80年10月25日,蔣揚慈善基金會舉辦第一屆獎助學金頒獎典禮,此後連續頒發十屆,共嘉惠台南縣偏遠地區近千名國小至高中的清寒學子。
蔣揚除了頒發獎學金,亦有志工實地到府關懷訪視清寒學子,發現在荒山野嶺、人跡罕至的地區,學童的生長環境,往往交織著貧窮疾病、失親失怙、失學失業的悲酸。
創辦人說:「有高齡老奶奶,要獨立撫養六、七個年幼的孫子。沒有工作、沒有固定收入,生存都是一個問題,如何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看著老奶奶邊說邊哭,你豈能不動容?我們是不是該為她們做些什麼?以及,類似這樣的家庭,又有多少呢?」
民國91年,創辦人決定擴大關懷對象,走入偏遠山區,傾聽貧困學子心中的夢想。他說:「被社會所疏忽的角落,除非我們主動帶著溫暖走入他們的世界,否則這些阻絕於山嶺的小朋友,恐怕只能重複上一代的困境。該疼惜的,被貧苦所壓抑,我們於心何忍?有時他們夢想的,只是一個足球、一個玩具。『偏遠山區學子美夢成真』專案,就是為這些孩子而設立。」
「我們透過學校等各種管道,取得本寺鄰近山區需要幫助的學生資料,計畫逐步擴展至全台南縣。從每月家庭訪視,贈送禮物、書籍、補助金,到長期資助栽培就學;帶著學童到台北進行知性教育之旅、歲末豐盛聚餐發紅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他們興奮歡喜的樣子,我們不禁心疼得落淚。」
「父母雙亡或離異、家中無力撫養的學童,也有住寺安置計畫。甚至罹患重病將離人世的孩子,若有特別心願,我們都希望設法幫他實現。也徵求認養,希望邀集更多有志一同的人,投入恆久的關懷,共同栽培我們的下一代。」
■ 願景
讓貧困學子在愛與關懷之中成長,對未來抱持希望,對生命滿懷勇氣與韌性,相信美夢可以成真。
■ 服務項目
■ 專案資源
■ 關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