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的感動—實習社工心得分享
發布日期:2006/9/28  
 
鹿野苑的感動—實習社工心得分享
文/張玉蘭

  會選擇到「鹿野苑關懷之家」實習,是因為自己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女兒,懷著學習與疼惜的心來實習。透過實習,我了解到鹿野苑的信念與服務項目,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社會的邊緣角落仍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如環境、家庭、教養等等。

  這些孩子都未滿十八歲,正值國中、高中階段,有的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有的觸犯「少年事件處理法」,或是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

  從會談之中,我發現到苑內大部份個案來自破碎家庭,如問題家庭、單親家庭、管教不當或是嚴重的疏忽等。這些少年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生活於一個失能的家庭中,沒有尊重與關懷;又因學業成就低落而得不到學校、老師的支持與協助,轉而以偏差或退縮的行為來面對他們認為不友善的學習環境,這時,同儕的影響力往往取代了家庭。他們或許會以「逃家」作為離開惡劣生存環境的因應策略,然而一旦選擇離家,問題馬上接踵而來,或是被騙,或被誘,甚至因毒癮需要金錢而淪入特種行業。當社會沒有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時,他們一步步走向法律邊緣,終而觸蹈法網。透過與苑生互動的點點滴滴,我更加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鹿野苑關懷之家是一個大家庭,學員各有其成長背景,為增進苑生之間的凝聚力、共同分享與學習,機構每星期都舉辦一次「家庭會議」,會中討論生活規範與團體紀律,也進行生活報告、心得分享、情感表達等等,學員不僅學習到議事規矩,也學到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大家長  洛本天津仁波切也常以深入淺出的生活故事和他自身的成長經歷,為這群迷途羔羊做開示,建立他們的自我價值與自信心。

  實習即將結束,短短十週,從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到認識機構的業務與服務,這段學習過程我相當珍惜,想法也有所調整,那種感覺是令人雀躍的。

(編按:作者於93年11月就讀文化大學進修部社工師學分班,94年10月至95年1月於本苑實習,95年2月取得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