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自己」--高雄少年法院開示 | |||||||
![]() | |||||||
少年法院王光兆院長在開示開始前,先歡迎 仁波切蒞臨,並與少年法庭陳美燕庭長、觀護人室李進雄處長等迎接 仁波切至院長室,對 仁波切真誠關懷與照護法庭個案,改變了很多少年,讓很多當初是頑劣不堪,甚至是凶神惡煞般的少年們有了嶄新不同的人生,表示景仰與感恩。
此次開示為法院的勵志講座課程,是針對受法院保護管束的少年們,希望透過各種課程,賦予他們正確的觀念。此次約有20餘位少年參加。開示開始前,少年法院院長首先介紹「仁波切」的意義有兩層,一種是人中的珍寶,一種意義則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並詳細的介紹 仁波切所創立的利生機構。
仁切以幽默的口吻,說:「理光頭有兩種人,修行人跟受刑人。我是修行人也是半個受刑人,因為我經常往監獄跑。一般會進到監獄裡的人,一直想往外跑,而我們則是一直想往監獄去。同樣在監獄裡面,心境卻完全不同。」由於參加的學員們,都是法院裁定保護管束的孩子,因此都是強制的來參與課程,甚至有些學員在上課前,已經顯出不耐跟昏昏欲睡;然而,當 仁波切說到這裡,學員們則開始專心的聆聽。 仁波切繼續向學員開示:「會感到失去自由,被束縛,那是因為人的心,認知不同,把同樣的環境,甚至連一樣的空氣,被去區分成不一樣。空氣有什麼不一樣?都是一樣的。是因為自己認為是被關起來,所以外面的空氣比較新鮮,叫做自由的空氣。其實追求自由,只是想要能夠去追求自己的快樂…但卻常常為了快樂而造成痛苦的因,反而常常在受苦之中。」
仁波切為了要讓學員們知道,如何去瞭解自己,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瞭解自己能做些什麼,於是就以自己為例子,娓娓訴出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從困苦的環境中成長、當兵、出家而後被認證為噶瑪噶居教派的仁波切,一直到現在,為利生永不後悔的心路歷程。其中的酸甜苦辣,讓上課的學員時而哈哈大笑,時而低頭沈思。
而後, 仁波切詢問在場的學員的現況與未來對自己的期許,學員們也打開心房說出對未來的計畫, 仁波切適時的給予建議與安慰;而對於毫無目的,沈溺在醉生夢死當中的學員,則是殷殷勸導,甚至是當頭棒喝,點出他們不為人知的不良習慣,也希望他們能認識自己的缺點,才能從錯誤的道路中迷途知返。最後, 仁波切以「看重自己,改變現狀,未來就會有無限的希望」勉勵全體學員。
在之後的有獎問答時間, 仁波切特別提供黑珊瑚及玫瑰珊瑚手珠贈送給學員們,希望大家手上戴著 仁波切加持過的手珠,就不要去做不對的事。而學員們也如獲至寶般的歡欣鼓舞。 會後,王院長一行為 仁波切介紹高雄少年法院的建築、裝飾設計與設施,處處體現為迷途少年找回溫暖、找到回家的路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