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早,三輛遊覽車抵達本寺,蔣揚基金會的老師及志工們恭候於山門口,合十歡迎來自雲林縣教育局、少年輔導委員會、鄉鎮公所強迫入學委員會、安親學園的志工督導、輔導志工、培訓人員,以及崇德國中的校長與輔導人員,訪客有百人之多,有的是伉儷同行,有的是全家一起來,好不熱鬧。 訪客之中有許多人是初次來寺,他們仰望高大的山門,不禁疑惑:「不是要參訪蔣揚基金會的鹿野苑關懷之家嗎,怎麼到這個山林之地?」「噶瑪噶居寺是拜佛祈福的地方嗎?」蔣揚老師一邊引導訪客進入山門,一邊說明:「蔣揚基金會是一個佛教出家人所創辦的社會福利機構,而這位創辦人正是噶瑪噶居寺的 總持,洛本天津仁波切。」訪客們聞言,有的點頭,有的面露詫異之色,大概是沒聽過竟有出家人帶領弟子投入青少年性交易的防制工作吧! 訪客們走在桂樹夾道的山徑上,眼前的文殊院與法王殿引得他們好奇起來:「蔣揚基金會在哪裡?」「鹿野苑關懷之家的苑生住哪裡?」「這是西藏的宗教嗎?」「你們的師父是西藏人嗎?」一問一答之間,百位賓客來到了有章堂。 在有章堂中,向賓客們介紹蔣揚基金會的工作同仁,雲林縣少年警察隊的林巡官與教育局丁老師也一一介紹同行的參訪者。相見歡時,掌聲一陣又一陣。彼我過去雖然素未謀面,然而基於關懷、輔導青少年的熱忱,今日有緣共聚一處,彼此觀摩、學習,這掌聲既是為彼、為我,也是為了迷途的青少年們——鹿野苑所收容的苑生之中,有幾位就是來自雲林縣。 初次到訪的賓客們對本寺感到既陌生且好奇,因此蔣揚老師為大家簡介噶居寺與總持洛本天津仁波切,接著說明鹿野苑關懷之家的成立經過與服務項目。 民國87年,台南縣政府委託蔣揚基金會設置兒童及少年緊急短期收容中心,以解決台南縣查獲從事性交易之未成年少女必須送往高雄收容之不便,創辦人洛本仁波切慨然應允,指示蔣揚基金會成立「鹿野苑關懷之家」,承辦個案之安置、收容、輔導與追蹤。 目前「鹿野苑關懷之家」的服務對象有四,包括違反兒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的少年少女、涉入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少年少女、兒童與少年保護個案,以及遭家暴與性侵之不幸婦女,未來蔣揚還會成立撫育之家,收容罹患特殊疾病的青少年與孩童。為了幫助更多的歧途少年少女,也為了照顧更廣泛的不幸族群,仁波切早有擴建計畫,目前正在積極募款。 除了口頭介紹之外,蔣揚也為每位賓客準備了基金會的書面簡介、鹿野苑增建募款文宣、噶居寺簡介與平安袋。蔣揚老師特別就平安袋提出說明:「本寺的平安袋之中有如法的佛像壇城,袋面上有神聖的種子字,不同於一般的符咒。平安袋最好是戴在身上,可以收在隨身背包中,也可以懸掛在車上。」 喝茶歇腳之後,訪客們開始寶山巡禮,第一站是文殊院。殿堂中的文殊菩薩橘身四臂,有人好奇觀看,有人躬身合十,有人致心頂禮,也有人效仿寺中弟子低頭趨前,領受文殊加持。殿中人數雖多,卻無嘈雜之聲,菩薩的威德慈光,清淨了來者的身、口、意。 步出文殊院,下一站是舍利塔。「嘿!那不是在電視上看過的西藏轉經輪嗎?」聽完蔣揚老師介紹舍利塔的外觀意義與內在功德,有人轉起了經輪,並在接待人員的引導下叩鐘、恭誦迴向偈:「隆隆正法法音中,眾生解義倒懸苦。經歷百千無量劫,常轉法輪恆不懈。願眾生皆得安樂,願三塗一概空寂。願菩薩隨順安住,願一切圓滿吉祥。」 正當有人轉經輪、叩鐘迴向時,有人進入服務佈施處隨喜供養,有人到財寶天王窟祈福求財,有人則是飽覽藍天綠林之美,人人各順其願,歡喜寫在臉上。在雲層的遮擋下,陽光明亮卻不炙熱,宜人的天候、清新的空氣、莊嚴的佛教建築、滌心的悠揚鐘聲,還有相伴的親愛家人,這樣的週末之旅真是舒懷快意啊! 訪客們一邊參觀噶居寺,一邊也詢問鹿野苑關懷之家的相關事宜。潘法官表示:「被安置在鹿野苑的少年少女真的很有福氣,光是這裡的環境就足以對他們產生良好的影響了。」訪客之中,有人好奇鹿野苑苑生跟寺眾相處的情況。其實,無論苑生們來自何處、因何而來,在這裡,他們是蔣揚老師所輔導的學生,也是噶居家族所護愛的小朋友,他們跟噶居家族同室用餐,也一起昂首闊步於藍天之下,這無關於包容, 總持仁波切說:「沒有特別的方法,也無需感化,因為他們需要的是關懷。人生只有一回,不能一錯再措,就讓我們用這一回的人生,為他們補足未來的夢。」 寶山巡禮的最後一站,大夥兒登階來到如來殿。有賓客注意到如來殿門口的地面浮雕非常美麗,卻納悶浮雕為什麼被嵌在地上?蔣揚老師解釋道:「大家腳踩浮雕的蓮花,象徵進了此門即是進入淨土,蓮花兩旁的天女奏樂是表示對各位的歡迎。」一聽此言,賓客們滿懷歡喜地踩著蓮花,踏入了莊嚴的殿堂。 進殿之後,參觀者對殿中的佛教藝術讚聲連連:「好美的立體壁畫喔!」「這裡的羅漢雕刻好像會呼吸耶!」「銅柱好壯觀喔!」還有許多人自發頂禮於七佛尊前,接受佛的加持——在佛教藝術中,說法無須言語,觀者自然心領神會。 繞到七佛之後,十六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再度讓訪客們睜大了眼睛,五體投地。仰觀大佛,疑者才明白佛法雖有顯密之別,卻無孰真孰假之議,因為藏傳佛法跟漢地佛法一樣,都是世尊親口所教,兩者同為正法。來到大佛背後的日光樓,蓮師安坐於盛開的蓮瓣之中,形體碩大,卻又伸手可及,令人感到又敬又親,這對訪客們又是一項奇妙的體驗。 寶山巡禮於正午時分結束,有訪客流連忘返:「這個地方好美,以後一定還要再來。」「以前都不曉得有這樣的地方,今天來了很高興。」「這個地方很特別,很值得再來。」「謝謝你們的介紹,收穫好多。」 輕風和陽之中,訪客們歡喜揮別蔣揚的輔導老師與接待人員。有訪客臨行之前不忘邀請:「歡迎來參加我們雲林古坑鄉的咖啡觀光節喔!」愉快的氣氛中,主客互道珍重再見。 訪者已遠,噶居寺的山門依然開啟。普願利他者,善行廣增長,所行皆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