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轉折點 | ||||
![]() | ||||
民國89年12月,阿遠經法院裁定安置於鹿野苑接受輔導,成為本苑第一位非行少年個案。接受輔導的半年中,阿遠的生活和行為表現都有進步,不曾發生嚴重違規,在校的學習狀況也步入正軌,因此在民國90年7月免除安置輔導,回歸家庭。 阿遠國中畢業後,母親曾經數次打電話給鹿野苑老師,請教就學事宜,不過因為阿遠讀書意願不高,母親也沒有找到合意的學校,因此暫時讓阿遠去工作。 今年2月,阿遠的母親再度來電,表示阿遠有興趣學習烹飪,打算在九月報名職業學校。老師聽了,為阿遠感到高興,也為他打氣。阿遠的母親有意讓阿遠回噶居寺當志工,在廚房見習,每日通車往返,阿遠一口答應了。於是,阿遠的母親提出請求:希望 仁波切成全此事,也希望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對阿遠的成長有幫助。 幾天之後,阿遠回到噶居寺,在眾人的歡迎下,正式成為廚房的志工,每天十點前報到,晚餐後才回家。盡責的阿遠總是先把事情做好、做完,才動筷吃飯,鹿野苑老師和寺中住眾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九月份就要到了, 仁波切指示鹿野苑老師為阿遠舉辦一場惜別會,謝謝他半年來的服務,也祝福他就學順利。8月25日是阿遠服務滿半年的日子,鹿野苑的老師和學員們準備好音樂、點心和飲料,為阿遠踐行。 阿遠跟媽媽一起來到噶居寺,在有章堂跟鹿野苑全體師生共聚一堂。學員們圍坐成一圈,輪流跟「阿遠哥哥」說一句祝福的話。「希望阿遠哥哥天天快樂」、「祝你馬到成功」、「敬祝學業順利,心想事成。」寺裡的常住師也說:「祝福阿遠早日成為大廚師」、「希望有機會吃到阿遠做的美食大菜……」一句句祝福和一陣陣掌聲,聽得阿遠的媽媽紅了眼眶,阿遠本人則是一邊點頭,一邊靦腆的笑著。 接著,鹿野苑全體學員送上一份自製卡片給阿遠哥哥,老師則送上一大束向日葵,說:「花是 仁波切送的喔!另外還有一本書,裡面有 仁波切的親筆贈言。」「哇,好羨慕喔!是什麼書?裡面寫什麼?」大家的音調全高了起來,興奮的催促著:「快拆開,念出來跟大家分享!」
「當一位好廚師,首先需有開朗的心胸,才能煮出好口味。忘記不愉快的過去,肯定自己,才能活出快樂色彩。為你加油,為你高興。學有所成。」大家聽了,又是一陣熱烈掌聲。 住在寺裡的師兄也準備一份禮物送給阿遠。「是鴨舌帽耶!」「嗯,果然是很適合阿遠的禮物。」「對啊,他每天都戴鴨舌帽。」「現在就戴給大家看看嘛!」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阿遠雖然感到害羞,不得不順從眾意。只見他迅速把帽子往頭上一戴,立刻又拿下來,大家歡呼一聲,隨即給他鼓勵的掌聲。 阿遠的媽媽說:「感謝噶居寺對阿遠的愛護,也感謝 仁波切讓阿遠到廚房學習,千言萬語,還是一句感謝。有機會我們還會再來。」 終於輪到阿遠致詞了。阿遠說:「謝謝 仁波切,還有大家的照顧。在這裡辛苦是辛苦,不過也學到待人處事。現在很緊張,不知道要說什麼?」此話一出,大家全笑了起來。最後,學員們合聲為阿遠唱一曲《朋友》,坐在一旁的媽媽感動得落淚了,惜別會也在迴盪的歌聲中接近尾聲。 時間已近正午,阿遠跟媽媽準備回家了。離去之前,阿遠到廚房向廚師致謝,再到佈施服務處繳功德金贊助蔣揚。 曾經,阿遠是鹿野苑關懷之家照顧的孩子,那時,他的年紀、個頭都小小的;五年後,阿遠長高了,回到當初的庇護處,以行動回饋機構,為後進的學員們服務。鹿野苑是阿遠的人生轉折點,而 仁波切則是照亮這段轉折路的巨人。 常住師叮嚀阿遠:「有空常回來喔!」老師打趣說:「將來學成出師之後,別忘了回來做一頓大菜請大家吃喲!」有章堂的牆壁雪白純潔,頭頂上的天空好藍好藍,陽光正燦爛。揮揮手,祝福阿遠求學順利,前途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