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的幸福……,不長久
發布日期:2005/8/20  
 
我記得的幸福……,不長久
編輯室

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實我們一家,
嗯……,
應該還算幸福的……

小雪的記憶扉頁,是從這裡開始的。但倏忽地,從幼稚園小班──三歲左右──開始,放學蹦蹦跳跳回到家門的喜悅,就被爸爸狂打媽媽的可佈畫面給驚懼取代!姊姊聲嘶力竭的哭喊是記憶中攀抓不住的浮木……,爸爸手中的水果刀吋吋逼近著嬌小無助的媽媽;邁著抖動不已的小小腳步,小雪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跑到阿公家的:「爸爸……,爸爸要殺媽媽啊!」阿公阿嬷上氣不接下氣的趕到,大人們一陣乒乒乓乓的爭吵後,總算結束了這場戰慄!但這只是惡夢的開端……

小時候許許多多無意的疏失──打破碗了、衣服弄髒了……──都會招來一陣毒打!媽媽緊緊抱著她們,不斷懇求:「孩子還小啊!」──「他」卻總要打累了才停手。

「我的童年,大概就是這樣度過的。」小雪悠悠地說著。
懂事之後,小雪鼓勵媽媽走出這場無止盡的夢靨:「婚姻不應該是如此。」請了律師,告上法院;拿到判決書時,母女三人開心地笑了!「姊姊、媽媽和我,就這樣一直很幸福、很幸福的過日子。再也不會回想那段不堪的往事了。」
小雪的自白到這裡告一個段落。

93年3月,警察查獲了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小雪;十七歲,國二中輟,其租屋處藏有毒品。她於是來到了「鹿野苑」。

翻開紀錄──
求學經驗:輟學,對唸書沒有興趣;曠課,愛玩。
工作簡史:檳榔西施;泡沫紅茶店工讀生;店員;陪酒伴唱。
或許是為了最近央求媽媽買車,為了共同支付的車貸及生活費用,每月要交給媽媽兩萬元?過早踏入社會,在金錢方面,比同年齡的孩子有更大的需求;而複雜的人際往來,對於尚缺乏是非判斷力的她而言,更是墮落的深淵──陪酒伴唱便是透過朋友介紹而來──雖然媽媽會要求小雪帶他們回家,希望過濾。
幸福的變調,原因在哪裡?

雛妓的問題,在台灣,其實已經轉型。曾經,「被推入火坑的少女」是令人同情的代名詞;但今日,像小雪這樣,出於自由意願選擇的,在「鹿野苑」的個案中比比皆是。

「飛蛾撲火啊!」洛本天津仁波切很早就看出這個潛藏的問題。

和二十年前比起來,我們的社會是富裕了,教育的大門也更弘開了,但為什麼,這些在以前被視為是賺「皮肉錢」的特種行業,吸引著更多的女孩,甚至男孩,狂擲青春,泥足深陷?

能袖手旁觀嗎?眼睜睜看著社會大缸日濁,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如何在其中泅泳而不染色?誰知道,下一個統計表上的「1」,會不會是你家的伊?


「鹿野苑」以今年度的個案資料做統計分析,提供一個思考的起點;而「興建鹿野苑計畫」則是上師仁波切欲挽狂瀾的努力。

幸福的未來在哪裡?

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正等待著你我共同的智慧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