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揚的初衷與信念、現在與未來 |
![]() |
不打廣告、沒有財團當後盾的蔣揚慈善基金會,在創辦人 洛本天津仁波切的帶領下,走過將近二十個年頭了。95年3月9日, 仁波切應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之請,接受研究生訪問。從 仁波切的談話之中,您將可以了解 仁波切創辦蔣揚的初衷與信念、現在與未來。菩薩的腳步永遠走向眾生的需要,歡迎您追隨菩薩,加入蔣揚的利生行列。 結合心靈教化與物質幫助 堅持做值得做的事 事實上,應該是「患均不患寡」,去做真正值得做的事,而非需要做的事,在這一點的拿捏上,主事者就必須具有崇高的生命情操。「需要」幫助與「值得」幫助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主要差異在於對「窮」的認知。許多人認為自己需要被幫助,但我們會從各方面評估,畢竟社會資源取得不易,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落實在刀口上。 蔣揚基金會一路走來,我一直告誡我們的工作夥伴、弟子們:「我們出錢出力,不圖名利」。我們去做別人比較不願意做的事,從事的工作區塊是比較冷門的。只要是慈悲的事,就值得堅持下去,永不休息,這樣的精神就是行菩薩道。 面臨困難不感挫折 我鼓勵志工:在輔導、幫助的過程中,當然會遇到困難,但我們不需要感到挫折,有挫折感是因為立下目標之後,非達成目標不可,但是我們沒有目標,而是重視那個過程。此外,我們也聘請教師開講專業的志工培訓課程,畢竟愛心工作也必須具備技巧。 除了財源與志工人力是目前所遇到的困難點之外,其他問題都可以一一克服,而且大家都做得很快樂。 不以「名」募款 例如,辦一個活動原本只需要十萬元,但是爲了讓全國民眾都知道,可能必須花費一百萬元來打廣告。我個人非常反對這樣的做法,因為我們不需要那個「名」,而是希望將全部的110萬用在實際的需要上,這是我一貫的主張。可是如此一來,基金會的知名度無法提昇,社會大眾也不願意將善款捐給我們。 以實際的例子來說,蔣揚基金會曾經向某位企業家募款,但他們寧可將善款捐給高知名度的基金會,也不願意捐給蔣揚,因為蔣揚的知名度不夠,而這樣的情形也是目前台灣的普遍現象。雖然中央政府有個聯合勸募的單位,可是要去這個單位申請經費,必須經過一定的機制,而且只補助人事費用。 以一當十 先去做,再找資源 輔導雛妓 非行少年迫切需要安置輔導 關懷街友 台南市是都會型的城市,街友比較集中,服務項目包括供餐、冬令安置、醫療、洗澡、置物、返鄉、工作介紹、健康檢查、衛生教育講座、心理輔導建設等等,並且做個案追縱紀錄。 基金會本來預定幫街友購買一塊用地,後來考慮到左鄰右舍的感受,於是打消計畫。街友之中有一些是固定面孔,有的是老弱婦孺,有的患有精神疾病,我們教導他們不要去偷去搶,然而一般社會大眾見到許多街友四肢健全,因而無法接受、諒解我們幫助街友。 根據我們的輔導統計,街友之所以成為街友,主因大多是自我放逐、自暴自棄,或是遭到家裡的排斥。從輔導成功的個案中,我們獲得很多心得與經驗,例如,有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因為公司倒閉或被開除,又不願成為家人的負擔,礙於面子無法釋懷,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這種案例剛流浪三天五天時,若是看到我們為街友供餐,往往先在遠處觀望;當我們的志工發現到時,就主動向前關心,給予五十元或一百元,並告訴他:打這個專線電話,我們會提供協助。我們從事街友服務以來,輔導這類案例可說是最有經驗的,通常不超過一星期的時間,就有成效。這類案例原本已經放棄一切,對社會失去信心,開始過起流浪的生活,但又害怕被瞧不起,不敢向人乞討,但是經過我們主動關心、幫助之後,他們發現社會還是有愛的,於是重拾信心,回到社會繼續工作,有的甚至回饋、捐款給我們基金會。 照顧愛滋兒 照顧愛滋兒牽涉到醫療,這項艱鉅的工作必須仰賴專業人員和充足的經費。再者,民眾的觀感也要克服,例如,沒有人願意與焚化爐為鄰,但垃圾畢竟是大家製造出來的。 用心不求利 |